11月25日,记者在位于桥东区人头山的益源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展厅内,看到了一组组灰色、红色、黄色及芝麻灰、芝麻白、芝麻黑等规格和形状不等的路面砖分类展览在地上。
再生路面砖生产线。
“这是我们的主打产品之一——再生路面砖。”益源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厂区负责人安同伟介绍,这些是利用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的细骨料,与天然原料混合生产制作的再生免烧砖;采用的是德国策尼特全自动混凝土制砖生产线,为华北地区首条,可生产标砖2700万块/年。
仔细观察这一块块路面砖的纵切面,记者发现:外观与普通路面砖没有明显区别,但每块砖的横切面更均匀、更有规则。“再生路面砖都是以建筑垃圾破碎筛选出的细骨料为原料,所以骨料粒径更统一,看得更有纹理。”安同伟说,目前,公司已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再生骨料除杂装置研发、透水便道砖研发、路面便道砖研发等实用新型专利10项。“这意味着,企业正由传统生产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型,再生路面砖也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。”
建筑垃圾咋就变成了建材原料?“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”“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”“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”“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”,安同伟指着墙上的认定证书说:“我们有技术,能创新。未来要把企业培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‘专精特新’企业。”
认定证书展示墙旁,工艺流程模型图清晰展示了“再生砖”的生产过程——电脑控制的自动配料系统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的细骨料、水泥按预先设定的掺入比例,送入搅拌机;混合搅拌的物料送进成型主机料斗,分批定量卸入布料仓,制砖机将物料压实至一定程度,经数秒强振后,原料在模腔内成型为具有设计形状和密实度的湿产品;振压完毕产品顺利实现脱模;成型砖制品被送进养护窑;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养护,达到强度的砖制品送上环线预码机;码垛机械手将干产品打包后,运至室外堆放场。
建筑垃圾“变废为宝”,再加上先进技术,让产品优势更加显著。“再生路面砖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,为我市打造‘无废城市’节能减排作贡献。”安同伟介绍,公司生产的再生路面砖包括便道砖、盲道砖,还有仿石砖、路缘石和植草砖等。与普通路面砖相比,再生砖稳定性更强,更抗压抗折,抗冻融性更可控,零下40摄氏度下抗冻融性循环50次,不易出现涨鼓、脱皮现象,适合北方寒冷地区;适应性更强,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、停车场、广场、人行道等场所。
“再生路面砖的生产过程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过程,既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,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安同伟说,这得益于建投集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,益源公司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提升,引进科技新成果进行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;注重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,保障科技创新从立项到验收到成果转化的流程严谨高效。目前已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60万余元,投入研发设备50余套。自主研发的高端仿石材砖产品已投入市场销售。公司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关系,目前正共建市级科技创新中心,未来将围绕中高端再生砖产品纵深研发。
作为我市主城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建筑垃圾产业化运营的国有企业,2023年6月,益源公司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典型案例,并将主要经验做法向省内各地市同行业推广。
除了再生路面砖,益源公司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还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。目前,公司的生产设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,处理可再生建筑垃圾规模为20万吨/年,生产标砖2700万块/年,生产混凝土20万立方米/年。公司于2022年进行试生产,2023年全面投产,截至目前累计生产销售各类再生路面砖产品5万余平方米、再生混凝土8万余立方米。
“公司的再生产品已广泛投入市场,南山建发绿色节能标准化厂房建设、盛华家园芳华里小区便道铺设、万全区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均用了我们的再生路面砖和再生混凝土。”谈到未来的发展,益源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刚表示,公司坚持以建筑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为导向,积极服务全市“首都两区”建设,当前新谋划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基地项目,重点发展建筑垃圾再生机制砂、再生粗细骨料、再生混凝土、再生砂浆、再生水稳等产品,届时年消纳处置建筑垃圾能力可达100万方,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.8亿元,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人。同时公司将通过强化经营管理和科技研发联动发力,提升再生产品在京津冀市场的占有率,推进企业高标准、高质量发展,助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